国画网小说 > 网游小说 > 汉祚高门 > 1183 关中均田
1183 关中均田
衣冠正伦 / 著 投票 加入书签
()
()
()
腊月中旬,沈哲子便离开潼关,返回了洛阳。随行的还有一部分关西时流、乡宗代表,虽然行台也并未强求他们跟随,但他们各自也总要有几分身为被征服者的自觉。
关于如何安排这些新复领土中的乡宗门户,对行台而言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往年淮南都督府时期,虽然也是拓疆诸多,但这个问题相对而言不算太严重。
那个时期沈哲子作为淮南大都督,军事方面的职权要远远超过行政方面,所以
可是现
行台目下拥有着完整的人事构架并执行效率,甚至就连人才培养的梯队都已经形成。所以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这些乡宗门户完全忽略,不作处理。
暂且不论这些人手中所掌握的人丁、土地等资源,单单他们自身,便各自都不乏组织生产、战斗等能力,或许格局、眼界上面各有参差,但也绝对是当下这个世道比较稀缺的人才。
若将这些人完全排斥
行台
就像今次攻打弘农,虽然看起来那个弘农杨氏串结乡势而作固守,但其实只要沈哲子愿意跟他们谈条件,也根本无需刀兵加身便可以复弘农。比如河东,当沈哲子愿意放低对那些乡宗的勒取,他们也都乐得归顺行台。
目下王师的征战策略,也不乏刻意增加难度,就是因为沈哲子固执于这两条红线,不愿意保留太多以往的乡土秩序。如此一来,才需要步步为营,随时警惕来自这些乡宗门户的反噬作乱。
就算是这样,对这些乡宗才力的消化与吸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返回洛阳之后,沈哲子也没有得于闲暇,即刻召集杜赫等行台官员们,讨论该要如何安排这些新复郡县的乡宗人家。
其实
乡宗难对付,一
其实关于这几个问题,往年的淮南都督府也都有各种政令实施,但是这些规令有的是时机不具备的临时权宜,有的则充满了军事色,比如早年都督府的甲功寄食、进入河洛之后的军功授田等等。
土地就是生民根本、统治基础,所以过往这些年,
归耕令所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废除封锢。
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寒门豪强,对于土地的渴求都是渗入到骨子里的本能,封山为园、圈湖造田,南北俱是如此。
尤其
比如河东薛氏,便是汾阴地面上最大的地主,其名下土地简直较之有着江东豪首之称的吴兴沈氏所占据的耕地还要多。当然这与道德无关,乃是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特殊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生产而存活。
归耕令
这项规令等于是一刀切,将大量乡野之中开垦能力之外的土地俱都集整理起来,各地官府有了这些土地
政令虽然态度强硬,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乱波澜,一方面是因为江南至今仍然存
所以
这一时期,最严峻的问题还是
这个问题
可是自此之后,人口问题就渐渐凸显出来。无论关中还是河北,这些存活于乱世的乡宗门户们危机意识要更加强烈,想要通过和缓手段从他们手中将人力抠出来几乎不可能。
所以今次西征,沈哲子态度强硬其实也是一种借题
哪怕是这些强硬手段有可能将一部分乡宗逼到敌对面,沈哲子也不打算就此让步,要保证行台
换言之未来这些乡宗门户无论是要求政治声望还是个人前途,都有商榷余地。但唯独人口方面,谁敢越境都是一个死!
哪怕会因此推迟整个北伐统一的进程,沈哲子也不允许

说到底,他们各自能
上洛、弘农等地的战后复建,基本不存
至于河东这种没有经历过刀兵蹂躏的地方,也并不会因此成为法外之地。虽然暂时不会强令那些荫户归籍,但河东军府的创建本身就是一个开始,通过军府将一部分私荫乡曲转变为

无论是原来的淮南、还是后来的徐州,包括眼下的河洛,其实
比如这一次新复的上洛、弘农,以及稍后的关中,想要快速恢复秩序的建设,沈哲子就打算采用均田令,直接按籍授田。
这也是他一开始就不打算与那些关中豪强谈和苟且的原因之一,只有将他们彻底打残打服,之后政令的推行才能少于掣肘。否则就算是大军贸然攻入三辅、占据了关中,一旦如此推行起来,各方也肯定是动乱不断,那些豪强不可能容忍这种人地两失的政令实施。
之所以要
毕竟关中汉胡杂居日久,就算是一味强杀,都缺少一个有效的甄别手段。胡人杀得太狠,汉人也会因此元气大伤。
而且很有可能,关中的汉人可信程度未必就比胡人高多少。毕竟他们长期生长于这样的环境中,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困境需要解决,那种血脉和法统的号召力与认同感已经变得极为脆弱。
只有强迫从最根本的生产方式上改变他们,通过土地刺激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而土地反过来又会对他们施以捆绑与制约。
关中本身地势便就相对闭塞,立足于此整合当地力量,才能有条不紊的一一拔除掉那些刺头,而不需要重兵长期驻守关中,严重拖慢整个北伐步调。
当然,这些考虑是建立
_ad_hf();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_ad_bottom();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