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是说还没有到服用四转培元丹废丹的时候?”
听了命运硬币的话,孟萧再次陷入沉默,半晌之后,这才再次向命运硬币询问,而命运硬币却没有再次回答孟萧的话,孟萧闭目沉思良久,这才轻轻的吐出一口浊气。
“不服用就不服用,反正在剑门山之时,在那真武门的那家伙身上,得到了不少的好处,那些丹药正好给自己治疗伤势,至于在孟萧醒来时,怀中那珍贵的丹药,孟萧根本没有想过服用,毕竟对孟萧来说,这丹药比之四转培元丹都珍稀,自然不能浪费到现在区区的一点小伤上。”
孟萧既然决定了,便也不再纠结,告别了命运硬币之后,便自乾坤袋之中,寻出那真武门那小子的百宝囊,此时在这方世界,孟萧干脆把自己灰扑扑的乾坤袋收了起来,而是用上了那个真武门小子的百宝囊,毕竟这百宝囊比乾坤袋的空间大了很多,并且在这个世界,还不担心被那真武门的小子的亲人看到,如何不使用那大空间的东西呢?
孟萧把那真武门的家伙的所有丹药全部拿出来,随后便按照孟萧的经验,分一下类,然后便开始了服用疗伤的丹药,就在孟萧服用丹药之时,而在北郭城外的一座荒山之上,三三两两的儒生穿着一身秀才才能穿戴的长衫,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就在众人各自寻着自己的友人交谈之际,那个见过曾经见过画中仙子的唐雎站在一块凸起的大石头上,轻咳一声,然后开口道。
“诸位同仁,此次尔等受我唐雎的提议,前来这座荒山之中,便是信得过我唐雎,此次我让我的家人稍稍备下一点薄酒,今日夜黑风寒,我们便一边喝酒,一边等待那仙女的出现,你们认为如何?”
对于这唐雎的提议,所有的儒生尽皆轰然喝彩,这些儒生并不是所有人的家庭都如这唐雎、宁采臣是殷实之家,有的儒生已经三十多岁,才堪堪考中秀才,家中早已因为常年读书,已经落魄,今日骤然听说,有免费的酒肉,自然是欣喜无比。
就算那些家境殷实的儒生,此时也是很是开心,现在众人在这荒郊野岭,他们如何知道需要等这么久,还见不到那所谓的画中女仙呢?他们都没有准备什么吃食,现在早已经饥肠辘辘,而此处并不是有钱就能换来吃的地方,现在早有准备的唐雎说是给众人提供酒肉,他们自然是开口。
唐雎不知道是上次经验,还是为了招待众人,特意带了近一车的酒肉,每个人分上一份之后,还是有剩余的,此时的唐雎也是豪爽,看到谁要是不够,立马给其填酒加肉,一副随意,管够的样子,众人见了更是开心,更是大快朵颐不提。
而在这场中唯一的例外就是燕赤霞,此时的燕赤霞一身黑色的儒装,原本形影不离的剑匣已经不知道去了那里,取而代之背着的是一个书生常用的书囊,而书囊的侧面还挂着一把油纸伞,仿佛是一副将要远行的样子。
燕赤霞自看到这唐雎之后,便觉得这唐雎不对,但是要说哪里不对,燕赤霞也没有看出来,但是总有一种不详的感觉,故此,这唐雎提供的酒肉,燕赤霞看着是吃的酣畅淋漓,但是却是真正的一口都没有吃,都是在被人没有见到的情况下,放入其有空间的葫芦之中。
随着不断有恩喝的多了,眼神有些迷离,而他们的动作却也豪放起来,一个个或是引吭高歌,或是吟诗作对,甚至还有放浪形骸,到场地中央进行跳舞的,一时间,这山中的宿营地变的热闹非凡。
在这一众书生放浪形骸之时,燕赤霞却是在一边大口喝着已经被他掉包的美酒,一边观察着这些书生,燕赤霞发现这唐雎真是有问题,不知道在这酒肉之中放了什么,致使原本都是有极高素养的书生,现在变得如此不堪。
若是被京城管理考取进士的官员见了这些秀才这种样子,定然是要好生教训一下现在在场的这些书生,现在这些人的样子,真是已经斯文扫地,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而这些秀才却是恍然未觉,还是在继续的载歌载舞,吟诗作赋,就自燕赤霞看着其中一个秀才之时,他却发现这个秀才的瞳孔涣散,身体有些僵直,头顶隐隐有一丝丝的真阳之气逸散而出。
燕赤霞见此,这才感觉到不好,此时的这些儒生,自然是被暗算了,现在这些人包括自己在内,应该陷落在某一个阵法之中,这阵法是吸收儒生的真阳之力的,这些儒生大多是壮年,一身阳气真是旺盛的时候,现在若是吸取少许,或许对其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痕迹。
顶多是自己感觉有些疲惫,但是这些人今日步行进入山中,而且对于这些四体不勤的书生来说,已经是很远的距离,如此之后,返回北郭县城,感觉自己累了,也不会多想,顶多就是认为自己是走累了,歇息就能缓过来。
就算严重的,也不过就是跟酒色过度一般,就是去寻医生,也只会认为是纵欲过度,导致的气血两虚而已,此时燕赤霞暗暗钦佩这些鬼物,居然能想到这种办法,对待这汲取到真阳,而不惊动这真阳之力的主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就在众人的真阳之力缓缓逸散之时,一个爽朗的诵读中庸的声音自人群之中响起,李靖就看到在一个角落处,一个只穿着简单的单衣,身材消瘦,面有菜色的儒生擎着一卷竹简,毫不犹豫的开始诵读。
而就在这儒生正襟危坐的诵读这中庸之时,只见得那儒生的头顶,出现一道赤红如柱的光柱,在这光柱出现的时候,这儒生周边的一众书生仿佛得到了共鸣一般,开始诵读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