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渐散,日渐西斜。
望着那一溜渐已远去的尘灰,桂云铮终于长吁一口气,扛起长枪,略有些骄傲地打马回关。
挟三人神勇之威,得四百精骑一往无前的果敢与勇悍,官兵们终于被打退了。几百里的奔袭,那帮轻骑不可谓不努力,但确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得承认,他们这帮朝廷的兵,需要回家好好练练了。
有那么一些人,最终成了俘虏。
这其中,就有那无限垂头丧气的马校尉。不得不说,没在混战中被砍死,此人也算是福大命大。
方盛亲眼目睹了这场规模还算可以的战斗,对于自己手下的表现,是十分满意。这么些年,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有这样的雄兵,天下再大,哪里去不得?
而桂云铮三人的表现,更让他倍加欣赏,都是大好的热血男儿啊!
他心里隐隐有了想为福王招揽三人的意思。
尤其是桂云铮,真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有勇有谋,指挥若定,看自己手下的神情,对其也是非常地敬服。
“方将军,多谢来援!”
一声传来,桂云铮已到面前。
方盛是越看越喜欢,不卑不亢,不骄不衿,真是好苗子。
“哈哈,幸好没来迟!”
“哪里,哪里,若无这几百勇士,我等只怕早已留在了泰安城外,哪还有命来见您方将军!”
桂云铮说完,再次拱手以敬。
这确实是实话,方盛虽未亲历战斗,但若无这些勇士相助,现在能逃出泰安的,真不知有几人!
不过,仗是打赢了,后面的路,还要继续走。
毕竟,朝廷怎么定性他们的行为,还未可知。方盛的部下,出现得如此神秘,朝廷即使知道来历,也可能抓不了什么把柄。
现在,先离开这里,尽早地回江南,才是正理。后面的事,该发生的,还得发生。
当下,稍作寒暄后,将那些不愿走的守关将士留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奔向海州港。
两天后,宁侯爷的大部队终于赶到。看到一帮狼狈不堪、灰头土脸的部下,他猛发了一顿雷霆之怒,之后,也只能是望着桂云铮等逃去的方向,徒呼奈何。
该治罪的自然还得治罪。梁卫是第一个要出来顶包的,还有马校尉,李校尉和那个副尉倒是要嘉奖。
不过,只是一张奏报的事,梁卫和马校尉此刻都已坐在往江南的船上了。马校尉被俘后,终于认识到了对方的强大和自己的处境,一番苦苦求饶,再得梁卫从旁说好话,总算保住了性命,故也就跟着一起去了江南。
为了有个合理的交代,年轻的宁侯爷不得不头一回说了谎。在奏报上,他学着部下,将桂云铮说成了诸葛亮和关公再世,还会什么邪术,将那几百名骑士,说成了几万强军。
总之,能唬弄就唬弄,以他宁侯爷之威,料旁人也不敢多言。
靖王收到奏报后,却是笑了,是苦笑。
他太明白这奏报的份量,水分重。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敌人确实不弱。他从别的渠道得知了整个事件的真相,从武林大会一直到最后兵败,都一一尽知。他有理由相信,那神秘的生力军,一定来自江南。江湖人,怎么会懂得战阵和谋略呢?而且作战时,令行禁止,进退有据,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
这几年,厉兵秣马,整饬武备,为的就是让名义上归附朝廷,实际上已失去控制的江南,最终回到自己手里。
但看这个情况,福王真是没闲着啊!此际,若是贸然开战,未必能如意啊!可此事,就这么视若无睹地抹过去吗?
。